廣告區

現在位置: 首頁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1978 益苗寶黑粒在臺灣海育誕生。
1979 益苗寶黑粒完成全期草蝦及斑節蝦蝦苗的培育測試。
1980 益苗寶黑粒正式進入臺灣養殖市場。
1981 益苗寶輸往菲律賓,創造了菲國養蝦經濟的開始。
1982 益苗寶輸往印尼,造成印尼養蝦空前盛行。
1984 益苗寶輸往泰國,爾後也讓泰國繼台灣之後成為全世界第二個養蝦王國。
1985 益苗寶在台灣市佔率高達90%以上。
1986 台灣的蝦類出口約占全球三分之一。
1987 全球養蝦史上第一次大災難  台灣爆發了第一次蝦類病變MVB(草蝦桿菌),也是這一年讓台灣海育開始進入蝦類病變防治技術的研發。
1988 海育在廈門投資玉新草蝦養殖場,從幼體、蝦苗培育、到成蝦的養殖、收成,以及出貨到日本目標市場;是第一家以『一條龍』為經營模式的企業
1990 著重在池底溶氧技術的研發與養殖可行性模型的開發。
1992 以益生菌及光合菌創造蝦類養殖的原生環境。
1994 益苗寶黑粒加益苗寶蝦片的「肥水」技術手法初成。
1995 白蝦苗繁殖密度頻創新高。
1997 海育負離子溶氧技術開始研究。
1998 第一代負離子噴頭誕生。
1999 第一代負離子測試完成。
2000 配合海育益生菌產品,成功創造高密度養蝦的環境。
2002 第三代負離子完成在馬來西亞的測試。
2003 研發HYHT白點病抗體。
2004 確定研發「抗體」方向錯誤,轉而發展『敬天地、順自然』、讓養殖物回歸適合其生存環境的自然技術養殖模式。
2005 負離子溶氧系統拿到全球專利。
2006 海育自然技術養殖模式『NINSAT』確立,並成功以此技術在大陸海南島
挑戰養殖日本斑節大蝦成功。
2007 在蝦病變嚴重的國家嘗試使用海育HDPE鋪地膜以阻隔蝦病毒的散播,讓養殖戶得以獲得嶄新的養殖環境,又能開始成功的養蝦。
2008 採用室內循環水模式養殖白蝦。
2009 發展HDPE室內繁殖場孵化系統。
2010 著手研發適合高經濟水產養殖物(如龍膽石斑魚苗)育苗料之穿刺微粒
(Transmicron Particle)技術,為目前世界上粒徑最小之微型飼料。
2011 由穿刺微粒(Transmicron Particle)技術所製造出來之龍膽石斑魚苗開口料正式上市。
2012 3月成立海育馬來西亞培苗中心。
2014 第四代負離子高溶氧系統 正式上市。
2015 Vitaqua negative ion RAS 集度溶氧供給,負離子維生,蛋白除沫池底淨化,高水質動態平衡於一身的革命性負離子循環水系統研發成功。
1978 益苗寶黑粒在臺灣海育誕生。
1979 益苗寶黑粒完成全期草蝦及斑節蝦蝦苗的培育測試。
1980 益苗寶黑粒正式進入臺灣養殖市場。
1981 益苗寶輸往菲律賓,創造了菲國養蝦經濟的開始。
1982 益苗寶輸往印尼,造成印尼養蝦空前盛行。
1984 益苗寶輸往泰國,爾後也讓泰國繼台灣之後成為全世界第二個養蝦王國。
1985 益苗寶在台灣市佔率高達90%以上。
1986 台灣的蝦類出口約占全球三分之一。
1987 全球養蝦史上第一次大災難  台灣爆發了第一次蝦類病變MVB(草蝦桿菌),也是這一年讓台灣海育開始進入蝦類病變防治技術的研發。
1988 海育在廈門投資玉新草蝦養殖場,從幼體、蝦苗培育、到成蝦的養殖、收成,以及出貨到日本目標市場;是第一家以『一條龍』為經營模式的企業
1990 著重在池底溶氧技術的研發與養殖可行性模型的開發。
1992 以益生菌及光合菌創造蝦類養殖的原生環境。
1994 益苗寶黑粒加益苗寶蝦片的「肥水」技術手法初成。
1995 白蝦苗繁殖密度頻創新高。
1997 海育負離子溶氧技術開始研究。
1998 第一代負離子噴頭誕生。
1999 第一代負離子測試完成。
2000 配合海育益生菌產品,成功創造高密度養蝦的環境。
2002 第三代負離子完成在馬來西亞的測試。
2003 研發HYHT白點病抗體。
2004 確定研發「抗體」方向錯誤,轉而發展『敬天地、順自然』、讓養殖物回歸適合其生存環境的自然技術養殖模式。
2005 負離子溶氧系統拿到全球專利。
2006 海育自然技術養殖模式『NINSAT』確立,並成功以此技術在大陸海南島
挑戰養殖日本斑節大蝦成功。
2007 在蝦病變嚴重的國家嘗試使用海育HDPE鋪地膜以阻隔蝦病毒的散播,讓養殖戶得以獲得嶄新的養殖環境,又能開始成功的養蝦。
2008 採用室內循環水模式養殖白蝦。
2009 發展HDPE室內繁殖場孵化系統。
2010 著手研發適合高經濟水產養殖物(如龍膽石斑魚苗)育苗料之穿刺微粒
(Transmicron Particle)技術,為目前世界上粒徑最小之微型飼料。
2011 由穿刺微粒(Transmicron Particle)技術所製造出來之龍膽石斑魚苗開口料正式上市。
2012 3月成立海育馬來西亞培苗中心。
2014 第四代負離子高溶氧系統 正式上市。
2015 Vitaqua negative ion RAS 集度溶氧供給,負離子維生,蛋白除沫池底淨化,高水質動態平衡於一身的革命性負離子循環水系統研發成功。
海育VS世界水產養殖大事紀
(Hai Yu World Aquaculture Chronicles)

◆1978年(民國67年)  益苗寶黑粒在臺灣海育誕生。

◆1979年(民國68年)  益苗寶黑粒完成全期草蝦及斑節蝦蝦苗的培育測試。

◆1980年(民國69年) 益苗寶黑粒正式進入臺灣養殖市場。

◆1981年(民國70年) 益苗寶輸往菲律賓,創造了菲國養蝦經濟的開始。

◆1982年(民國71年) 益苗寶輸往印尼,造成印尼養蝦空前盛行。

1984年(民國73年) 益苗寶輸往泰國,爾後也讓泰國繼台灣之後成為全世界第二個養蝦王國。

◆1985年(民國74年) 益苗寶在台灣市佔率高達90%以上。

1986年(民國75年) 台灣的蝦類出口約占全球三分之一。

◆1987年(民國76年) 全球養蝦史上第一次大災難  台灣爆發了第一次蝦類病變MVB(草蝦桿菌),也是這一年讓台灣海育開始進入蝦類病變防治技術的研發。

1988年(民國77年) 海育在廈門投資玉新草蝦養殖場,從幼體、蝦苗培育、到成蝦的養殖、收成,以及出貨到日本目標市場;是第一家以『一條龍』為經營模式的企業

◆1990年(民國79年) 著重在池底溶氧技術的研發與養殖可行性模型的開發。

1992年(民國81年) 以益生菌及光合菌創造蝦類養殖的原生環境。

◆1994年(民國83年) 益苗寶黑粒加益苗寶蝦片的「肥水」技術手法初成。

1995年(民國84年) 白蝦苗繁殖密度頻創新高。

◆1997年(民國86年) 海育負離子溶氧技術開始研究。

1998年(民國87年) 第一代負離子噴頭誕生。

1999年(民國88年) 第一代負離子測試完成。

2000年(民國89年) 配合海育益生菌產品,成功創造高密度養蝦的環境。

2002年(民國91年) 第三代負離子完成在馬來西亞的測試。

2003年(民國92年)  研發HYHT白點病抗體。

2004年(民國93年) 確定研發「抗體」方向錯誤,轉而發展『敬天地、順自然』、讓養殖物回歸適合其生存環境的自然技術養殖模式。

2005年(民國94年) 負離子溶氧系統拿到全球專利。

2006年(民國95年) 海育自然技術養殖模式『NINSAT』確立,並成功以此技術在大陸海南島挑戰養殖日本斑節大蝦成功。

2007年(民國96年) 在蝦病變嚴重的國家嘗試使用海育HDPE鋪地膜以阻隔蝦病毒的散播,讓養殖戶得以獲得嶄新的養殖環境,又能開始成功的養蝦。

2008年(民國97年) 採用室內循環水模式養殖白蝦。

2009年(民國98年) 發展HDPE室內繁殖場孵化系統。

2010年(民國99年) 著手研發適合高經濟水產養殖物(如龍膽石斑魚苗)育苗料之穿刺微粒(Transmicron Particle) 技術,為目前世界上粒徑最小之微型飼料。

2011年(民國100年) 由穿刺微粒(Transmicron Particle)技術所製造出來之龍膽石斑魚苗開口料正式上市。

◆2012年(民國101年) 3月成立海育馬來西亞培苗中心。

2014年(民國103年) 第四代負離子高溶氧系統 正式上市。

◆2015年(民國104年)   Vitaqua negative ion RAS 集度溶氧供給,負離子維生,蛋白除沫池底淨化,高水質動態平衡於一身的革命性負離子循環水系統研發成功。

 




 

 
返回頁首